看了卫哲的3+1思考法,想必大家都很有启发。
淘宝商城新老板,也很擅长用犀利提问的方式把大家问得哑口无言,我们私底下都开玩笑的问——你觉得这个PPT能撑到老板的第几个问题?并且大家都以接招数量为衡量规划质量、思路的标准。
回到标题,你猜对了,这次就是说说我的心得,教你怎么在产品规划PK会上,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把别人干翻。
看完PPT,总可以问:你认为为什么要做这件事?不做的话会死人么?
看到了从总体KPI分解出自己的目标:这是用户的目标还是我们的目标?是不是老板的目标?老板换了怎么办?
看到从用户需求出发,引用了一个观点,不错:这个用户有普遍性么?能代表多少人?这类用户对我们的优先级是?
看到引用了一个数据,来证明自己的观点:数据来源是?什么时候取的?怎么采样的?
看到写得太实在,都是项目方案:我没有看到这个产品线的一张大图,1年后你这块产品是个什么样子,你实现整个图景的路径是什么?
看到写得太虚,都是画大饼:未来很美好,怎么实现?现在最重要的,如果只做一件事,是什么?你打算怎么做?
看到一个需要运营方案,需要资金预算:你能量化么,ROI是多少?这笔钱真的能用在我们最看重的用户身上么?会不会被不投钱就已经很活跃的用户花掉?
看到要做的事情太多:这么多事情,你打算组建多少人的团队?他们都需要什么能力?怎么分工?如果只给你两个人,怎么办?
看到要做的东西真的很吸引人:实现路上会碰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?你打算怎么解决?需要大家怎么配合你?你打算如何说服各个部门都来帮你?
看到具体的项目:你这些项目需要占用的开发资源有多少?如何给技术的同学带来成长和成就感?
还有很多……
这些问题都还是和具体的业务无关,通用的,再加上团队同事对业务的质疑,等你能回答出全部问题的时候,你就无敌了。
这样几次强化训练,多问,多被问,必有收获。
当然干翻不是目的,防止被干翻才是目的,再往深挖,是为了大家把各种问题都想清楚,作出的规划更靠谱,团队资源更合理的分配。对这类方法有兴趣的同学,可以衍生阅读“苏格拉底法”。
呵呵 这个标题很经典
感谢分享。反复拷问、反复锤炼……
哈哈,有道理!
跟审稿是一样一样地~~
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啊。
哥,我铭记在心,以后就这么问别人了。
iamsujie Reply:
三月 13th, 2011 at 18:13
@大熊, 哈哈,这些套路你还不知道,可别把脏水往我身上泼啊
好文,收藏至20ju.com
能扛住这番严型逼供的产品,那是真正的产品。
干翻不是目的,防止被干翻才是目的。潜规则
呵呵,不错,说的很有道理,学习了!
哎,上次产品会,试用了下卫哲的思考法,果然很犀利~~还没问完,产品被我干翻了。。。建议各位,慎用慎用啊~~~~
iamsujie Reply:
三月 15th, 2011 at 17:50
@西瓜妹, 大家都是为了产品好嘛,哈哈,有没有被人砍?
边看边偷笑,要是别人问我这些问题,我能回答出多少?
哈哈,最后说的好,干翻不是目的,目的是防止被干翻!
不错的观点,学习了。
嗯 學習了
很多问题被问过,还要学习问与自问!
如果你在三年前建议做一个“偷菜”的应用, 你的想法能通过这些问题么?
任何想法都是有缺陷的, 要让所有人满意, 那就不做任何事。
iamsujie Reply:
三月 18th, 2011 at 09:39
@xinz, 但自己不想这些问题,做的事情失败的可能性更大。我承认,我追求的不是天才式的、超越用户需求的产品,而是提高普通人,做普通产品成功的概率。
嗯 学习了
恩嗯 这个 很强大 学习了饿 做方案时一定要把所有的东西考虑进去 不能有一点点含糊
李开复讲说乔帮主回归的时候要做现在的iPhone,说要把之前的Cell Phone上的按键都拿掉,所有人都跟帮主说这个做不到,不行。但乔帮主说行,众人问为什么,乔帮主说因为他是CEO。现在的苹果大行其道,如果当时乔帮主被卫哲的这个3+1给Fuck(干)了(肯定被干),现在的Apple会是什么样?
iamsujie Reply:
三月 31st, 2011 at 21:08
@内鬼, 你觉得身边有多少公司有乔布斯?不是乔布斯,却学他的做法,是不是有问题呢?
博主的标题可是很有创意!值得借鉴
感同深受
求苏格拉底法之类的书有吗?看百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方法…- –
经得住推敲的产品才是好产品@互联网老猎人
今天才读完《淘宝十年产品事》,觉得这个时机也不算晚
做了一年半产品,有了自己的困扰焦虑后读这本书恰到好处
具体的案例记着的寥寥无几
更多的感悟就是一句话:
原来我困扰、焦虑、难受的问题,早有前辈遇到过。我还一直觉得我太弱了,为什么我无法解决这个问题?
你的个人思考也解答了我内心一个问题
就是‘将军’与‘诗人’的问题,哈哈。我也有时候有些‘好为人师’的毛病,更希望感染人、影响人。这也是我做产品经理的一个契机
书籍、产品的好处就是:不需要认识那个‘下蛋的鸡’,就知道那是只‘好鸡’
希望自己能平和的接受产品路上的无常与无奈,做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,正如这个全新时代的全新人生
评论的结尾就是一句:感谢你的作品,让一个在创业公司苦苦挣扎、煎熬的产品经理觉得有人陪伴、指引
iamsujie Reply:
四月 27th, 2018 at 08:28
加油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