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一直不太用各种微博客和SNS(当然最近为了新书推广用得多了些,呵呵),最大的原因就是我觉得它们会把时间碎片化,不时地看一些信息、一些名言警句,甚至是一篇文章,感觉自己好像挺NB,紧跟时代潮流,但长久看来收获都不大。所以我还是喜欢看书,更扎实一点,半天或一天的完整时间,安安静静的思考,必有所得。我做产品3、4年来,差不多一个月2、3本的速度,这些书已经是经过层层筛选,为了让大家看得更精,我再做一轮筛选,留下50本左右分享给大家,两种方式。
第一。
做了个豆列,起名叫“互联网产品经理,全方位入门”,不限于专业书,我会持续更新,并给出一句话点评。
第二。
其实是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》的《附录》里介绍参考文献的一段,我觉得一本一本的列参考文献实在太傻了,所以干脆串起来写成了一篇短文。我就是通过这些书,在产品经理的路上渐渐成长,慢慢领悟,并写出了自己的书。
那就开始吧(抱歉一下,链接太多,实在懒得加了,😛)。
产品经理本行相关的书并不多,我看过的有《产品经理实战手册》、《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》、《产品经理的第二本书》,都算比较经典,同时也比较偏向于传统产品。它们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传统的产品经理,其实“产品经理负责制”在我所知的公司里,都不存在。多数的所谓产品经理其实已经是我在第1.2节里说的“非典型产品经理”,我们大多数时间,写写文档,管管项目,还有很多与市场、销售等有关的事情,只是配合而已。
但是,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我们不得不储备一点,科特勒的《水平营销》可以打开思路,当然你要是碰巧看过更经典的《市场营销》大部头就更好了。
产品的用户体验很关键,2007年看了《用户体验的要素》,里面谈到的“五个层次”对我的影响很大,不错的小书,一个晚上就可以读完,但最好慢慢读慢慢消化。此为必看书。而用户体验最关键的就是要重视用户,所以学一点用户研究的方法也很必要,《赢在用户》是入门的好选择。我认为同类的书还有《一目了然》、《点石成金》、《胜于言传》等,都不错,只是很互联网,对传统行业未必适合。
然后,我们可以体会一下设计的现实与浪漫:读一读D.Norman大师的《设计心理学》与《情感化设计》,我觉得这两部是姊妹篇,最好按照先后顺序读。
提到产品设计,与产品经理最相关的还是交互设计,我一直说,在公司里也被迫的经常做一些交互设计的事情,而交互设计又是那么的专业和有深度,所以也意味着被迫的犯很多交互设计的错误,于是只好通过看一些书来尽量少错一点。
最经典的可算交互设计之父Alan Cooper(此牛人也是VB之父)的《软件观念革命:交互设计精髓》现在已经是3.0版,有关交互设计的内容非常全面。《交互设计之路》一书的作者又是Cooper,个人感觉这本书读起来比上一本轻松一些,少了理论多了例子,入门可以更轻松。《GUI设计禁忌》,更加实用,讨论“术”的一本书,更适合一线的交互设计师。《可用性工程》,一般般,比较理论化,像教材,有些通用原则值得仔细品味。
我们发现,上面这些书绝大多数都是翻译作品,至于读原版还是中译版,我的思路是这样的:首先需要对自己的英文水平做出准确的判断,通常读非母语要花更多的时间,你需要评估多花的时间是否能补偿因为原版带来的额外收益。而这个额外的收益,一是省去了对翻译质量的担忧,并不是说翻译的一定比原版差,但翻译的过程肯定或多或少会加入译者的理解,而这个理解的附加值,是加分还是减分,是很难知晓的,除非你去问读过两种版本的人,且这个人要对这个话题非常的有研究。另一个额外收益就是中译本一般都要晚几年出来,所以如果你能搞到原本先睹为快的话,会在团队里显得特别牛。
很多老外写的书值得我们学习,比如企业管理类的《公司进化论》、《跨越鸿沟》,全书就在说一张图,他们很善于把复杂的道理说简单,这对我们做产品很有启发。而《罗伯特议事规则》,则把“开会”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说得头头是道,逻辑严密,有专门讲主持会议的主席的规则,有针对会议秘书的规则,有普通与会者的规则,有针对不同意见的提出和表达的规则,有关辩论的规则,还有非常重要的、不同情况下的表决规则,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研究。
继续,我们来看项目管理相关的书,《软件工程》课本其实就不错,但也许你和我一样,在学的时候并没有体会。至于经典,《人月神话》关注“软件开发”本身,《人件》则关注软件开发中的“人”,大师们的作品经久不衰。
产品经理的逻辑思维能力,抽象思维能力很重要,所以我们有必要读一本UML相关的书,体会一下怎么用抽象模型的方法来描述一个领域、一系列事物,我看的是《UML基础、案例与应用》,同事推荐的,题名中有“UML”字样的书应该都差不多。
敏捷方法在互联网、软件产品上特别适用:《敏捷估计与规划》很适合开发经理看,《敏捷迭代开发:管理者指南》比较理论化,你也可以把它们推荐给团队的技术负责人。
对了,必须提一下阿朱的《走出软件作坊》,难得的一本“自己人”写的书,真实的小公司就是软件作坊,很实用。
工作后的学习都是很实用主义的,用到什么补什么,而且要善于在一本几百页的书中迅速找出对当前有用的那几页,这是一种能力。跳出去用产品经理的思路想,读一本书的目标是什么?可能很多人把目标设置为——读完它。我原来也是这样,但是我们深入思考一下,读完其实只是手段,手段背后的目的,应该是希望有所收获。地球上的书是永远读不完的,哪怕是你感兴趣的书也是读不完的,那我们不妨按照根本目的做一个优化,把目标改进为——用最少的时间吸取一本书里的精华部分,这个精华部分是60%?80%?90%?各人的情况不同,就要靠你自己把握了。也正是因为清楚了哪些内容需要精读、哪些选读、哪些浏览,我才能在工作后,可支配时间变少的情况下,反而能够每年读几十本。而学习的过程,也从单纯的读书变为“读书+读事+读人”,我更多的是通过从书中找理论支撑,然后在工作中实践,同时多和更有经验的前辈交流。
最后还有一些书,可能表面上看起来和产品经理关系不大,但我总觉得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一个产品经理,甚至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帮助,比如我喜欢看的还有如下几类。
科学修养,思维方法、心理学类,比如《决策与判断》、《别做正常的傻瓜》、《学会提问——批判性思维指南》、《黑天鹅》、《美第奇效应》、《社会性动物》、《统计数字会撒谎》等;人文修养,历史、经济、社会、政治类,比如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、《激荡三十年》、《万历十五年》、《常识》、《大败局》等;新经济系列:《长尾理论》、《世界是平的》、《维基经济学》、《未来是湿的》、《众包》、《轻公司》等;自我提升、精神力量的书,比如《影响力》、《把时间当作朋友》、《当下的力量》、《少有人走的路》、《遇见未知的自己》等。
上述图书,有个很好地了解详细内容的途径——豆瓣,同学们可以去对应的页面查看简介、书评等。对于读书,兴趣更浓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我的豆瓣上标记过的书,也欢迎各种方式的交流。
最后,把这些书都列出来,如果谁要写论文引用的话,格式都给你准备好了,哈哈。从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有趣的事实,比如:IT类书籍的四大出版社:机械工业、电子工业、人民邮电、清华,绝大多数是中译本,原创书还是太少;而中信出版社出了很多经管类好书。知道某个社擅长出哪种书,选书的时候,也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参考因素。
- 《产品经理实战手册》,王欣、夏济 编著,中国经济出版社,2006
- 《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》,(美)哥乔斯 著,戴维依 译,中国财经出版社,2004
- 《产品经理的第二本书》,(美)哥乔斯 著,戴维依 译,中国财经出版社,2004
- 《水平营销》,(美)科特勒 等著,陈燕茹 译,中信出版社,2005
- 《市场营销》,(美)科特勒 著,俞利军 译,华夏出版社,2003
- 《用户体验的要素:以用户为中心的WEB的设计》,(美)加瑞特(GARRETT,J.J) 著,范晓燕 译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08
- 《赢在用户:WEB 人物角色创建和应用实践指南》,(美)穆德,亚尔 著,范晓燕 译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07
- 《一目了然:WEB软件显性设计之路》,(美)霍克曼(HOEKAMAN,R.) 著,何潇 译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08
- 《点石成金:访客至上的网页设计秘笈》(DON’T MAKE ME THINK原书第2版),(美)克鲁格 著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06
- 《胜于言传:网站内容制胜宝典》,(英)瑞蒂希(REDISH,J.) 著,王冬妮 译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09
- 《设计心理学》,诺曼 著,梅琼 译,中信出版社,2003
- 《情感化设计》,(美)诺曼 著,付秋芳,程进三 译,电子工业出版社,2005
- 《软件观念革命:交互设计精髓》,(美)库珀 等著,詹剑锋 等译,电子工业出版社,2005
- 《交互设计之路》,(美)库帕(COPER,A.) 著,(美)丁(DING,C.) 等译,电子工业出版社,2006
- 《GUI设计禁忌》,(美)约翰逊(JOHNSON,J.) 著,王蔓 等译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05
- 《可用性工程》,(美)尼尔森 (NIELSEN JAKOB) 著,刘正捷 译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04
- 《公司进化论:伟大的企业如何持续创新》,(美)摩尔(MOORE,G.A) 著,陈劲 译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07
- 《跨越鸿沟》,(美)摩尔(MOORE,G.A.) 著,赵娅 译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09
- 《罗伯特议事规则》,(美)罗伯特 著,袁天鹏,孙涤 译,格致出版社,2008
- 《软件工程》,(英)萨默维尔(SOMMERVILLE,I.) 著,程成,陈霞 译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07
- 《人月神话》,(美)弗雷德里克•布鲁克斯 著,汪颖 译,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2
- 《人件》,TOM DEMARCO TIMOTHY LISTER 著,UMLCHINA翻译组 译,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3
- 《UML基础、案例与应用》,(美)施穆勒 著,李虎、赵龙刚 译,人民邮电出版社,2004
- 《敏捷估计与规划》,(美)柯恩 著,宋锐 译,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7
- 《敏捷迭代开发:管理者指南》,(美)拉尔曼(LARMAN,G.) 著,张晓坤 等译,中国电力出版社,2004
- 《走出软件作坊(IT人升职必备)》,阿朱 著,电子工业出版社,2009
- 《决策与判断》,(美)斯科特•普劳斯(SCOTT PLOUS) 著,施俊琦,王星 译,人民邮电出版社,2004
- 《别做正常的傻瓜》,奚恺元 著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06
- 《学会提问——批判性思维指南》,(美)布朗,(美)基利 著,赵玉芳 等译,中国轻工业出版社,2006
- 《黑天鹅: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》,(美)塔勒布 著,万丹 译,中信出版社,2009
- 《美第奇效应:创新灵感与交叉思维》,(美)约翰松 著,刘尔铎,杨小庄 译,商务印书馆,2006
- 《社会性动物》,(美)阿伦森 著,邢占军 译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7
- 《统计数字会撒谎》,(美)达莱尔•哈夫 著,廖颖林 译,中国城市出版社,2009
- 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,钱穆 著,生活.读书.新知三联书店,2005
- 《激荡三十年》(上下册),吴晓波 著,中信出版社,2007(上册)、2008(下册)
- 《万历十五年》,(美)黄仁宇 著,中华书局,2007
- 《常识》,梁文道 著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9
- 《大败局》(I、II),吴晓波 著,浙江人民出版社,2007
- 《长尾理论》,(美)安德森 著,乔江涛 译,中信出版社,2006
- 《世界是平的》,(美)托马斯•弗里德曼 著,何帆、肖莹莹、郝正非 译,2006
- 《维基经济学:大规模协作如何改变一切》,(加)泰普斯科特、(英)威廉姆斯 著,何帆、林季红 译,中国青年出版社,2007
- 《未来是湿的》,(美)舍基 著,胡泳、沈满琳 译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9
- 《众包:大众力量缘何推动商业未来》,(美)豪 著,牛文静 译,中信出版社,2009
- 《轻公司》,李黎,杜晨 著,中信出版社,2009
- 《影响力》,(美)罗伯特•西奥迪尼 著,陈叙 译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6
- 《把时间当作朋友——运用心智获得解放》,李笑来 著,电子工业出版社,2009
- 《当下的力量》,(德)托利 著,曹植 译,中信出版社,2009
- 《少有人走的路》(1、2、3),(美)派克(PECK,M.S.) 等著,于海生 等译,吉林文史出版社,2007(1)、2008(2)、2009(3)
- 《遇见未知的自己》,张德芬 著,华夏出版社,2008
PS:标题里的序号,是接着“产品设计体会”系列标的,那几个字实在没啥用了,以后就省了吧~
这是一个相当全面的豆列咯~另外对于苏总没有给书加CPS链接,我严重的顶一下……
我滴天,哥们你看了多少书啊?我一辈子都看不完啊……
《少有人走的路》3和1,2不是一个人写的,明显是借人家的风了
个人觉得没有1和2好
工作后的学习都是很实用主义的,用到什么补什么,而且要善于在一本几百页的书中迅速找出对当前有用的那几页,这是一种能力。
——————
经常看到很多人称自己一天看完一本书,不乏成功人士。
这个对于我实在太难。尤其是自己觉得不错的专业书籍,总是需要细读,甚至慢慢来回反复读,否则就很难理解透彻,产生感悟。我觉得一周一本是我的极限了。
iamsujie Reply:
四月 19th, 2010 at 12:19
@咖啡里的蛋, 有的书只要浏览,备查就可以了,:)
“用最少的时间吸取一本书里的精华部分”
顶~~尤其在这种知识大爆炸的时代,需要快速的吸取精华
大年初一开始入门产品,每周跟踪博客。前段时间从豆单中抽取几本目前阶段需要掌握的书。实战与理论结合,收获颇大。感谢。
以上列出的好多书目都已看过,有的也在学校里面学过,如UML和软件工程,但感觉不够深刻、也不够广泛,努力……
在此能发现一“新手上路”的平台做指引,很感谢,支持!
读书第一遍的时候大多数都是泛读,了解大概即可
之后是第二遍精读,挑对自己有用的读
然后是学以致用
最后就是反复阅读经典,反复体会
一本书,能否消化,最终就看你学以致用的水平和反复阅读的耐心
除了部分相关不大的书没看,其他的基本看过了。其实大家都会看的无外乎那么几本,更多还是来自实践中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知识体系。
顶,收藏转载了。
好好学习。
善于分享是个好习惯,谢谢并学习之。
不过不得不说一下……
豆瓣的坏处就是 大家都看畅销书
个人还是倾向于 比较学术一点的
好书啊!
都是好书,转了留用
写的不错!
怎么会有这么多时间打理你的空间呢,我之前也有一个博客,但是时间久了,工作多了,没有坚持下去
苏大师果然不一样,为我们指路啊
不错~~~~~~~~~~~~~~~
这么多。
新人一枚,刚读用户体验的要素,感觉有点深,所以慢慢看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