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花100块钱,都想想它到哪里去了,是一种培养商业感觉,了解这个世界是怎么运作的好办法。
一场演唱会算一下门票收入几百万,明星一个人唱3个小时就赚这么多;
这件衣服居然要卖1000块,看布料也就值百来块;
iPhone大几千?据说里面的元器件成本加在一起也不到一千块;
……
如果你作为一个普通用户,说出这样的话还情有可原,如果哪个产品经理说出这样的话,那……我觉得基本就不适合继续做下去了,因为这属于看问题只看表面,根本就没有去想想背后是怎么回事嘛。
举几个例子:
==========
图书,我相对熟悉,假设一本标价100块的书。
也许你在网店买到的时候只花了70块,30块直接作为折扣没了。
网店和出版社拿书的价格大约是5折左右,差价也就20,还需要承担营销、网站的日常运营成本。
出版社的钱,要自己留利润,分给各种编辑的人工和不固定的提成,承担图书印刷的成本、库存的成本。
最后,作者在里面也就拿到8个点左右。
大家都苦哈哈。
==========
演唱会门票收入500万,假设1万人,平均500块。
销售渠道拿票是有个折扣的,然后是营销成本,你看到的网络广告、户外广告等等各种,估摸着4成左右应该要的吧。
现场,有场地成本、舞台搭建,以及配合的各种公司的人力,没个大几十万也下不来。
明星本身也不是一个人,整个团队有多少人,我也不了解了。
你看到三个小时,是一群人忙活几个月的结果。
==========
商场里一件衣服卖300块,看上去成本只有几十,卖衣服的得赚好多啊!可是,背后到底是谁赚到了钱?不妨来看看。
以下这一小段来自知乎,略有修改:
300元商场先要收走20~25个点(背后你可以继续分析这些钱都到哪里去了),也就是60~75元,还有一个增值税,综合算下大约又要去掉40元左右。导购员,除工资还可以拿1~5个点的提成。这里总共要去掉大概40%。
老板从厂家拿货大约是四成,也就说大约有60元左右毛利,还要给员工开工资哦,还要交税哦。
再说品牌商,120左右的价格批发出去,自己还是从代工厂买回来的呢,他也要利润,交税,房租,公司运营成本,发工资,还有打广告可是一笔不小的钱啊。
所以,代工厂很可能只拿到60元,然后又来分:原材料,房租,税收,工资,利润,公司运营成本。
看完这个,你觉得你300元的衣服,仅仅是“原材料”,还值多少钱?
==========
QQ会员充值了100块:这个稍微简单一点,你去看看腾讯的财报就知道,都到哪里去了……当然,你可以想深一层,比如服务器、带宽的费用,又流到哪里去了,资本就是这样,在不停的流动中创造了价值,中国古话把水比作财还是有点道理的。
任何一个成熟的行业,其实挺难还有暴利的,我们常常忽略掉的是生态系统里,社会化大分工下,各种参与的公司组织的人力成本、日常运营成本,做这种资金去向的研究,可以了解到:
行业里有哪些类型的公司、组织、玩家,他们彼此之间是怎么协作的,是靠什么样的利益?规则?潜规则?驱动的,各自的核心价值是什么,应得多少回报是合理的,等等。
如果研究透了,还发现哪里还有优化挤压的空间,那就是真机会。我们可以非常简化的把上面这些商业逻辑画在一张图里,就是我在《淘宝十年产品事》里画过的:
真正的产品经理要完成商业闭环,「钱」的事情就不得不碰,如果你负责的产品还不涉及钱的问题,那只能说,要么是在时间尺度上还没到时候,可能是在烧钱、或者2VC的阶段,要么是在空间尺度上,你负责的只是更大产品里的一个模块,比如是起到「引流」作用的部分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iamsujie,前阿里产品经理,写过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》、《淘宝十年产品事》,现在做创业者服务,『良仓孵化器』创始合伙人,『小得』创始人,『B12』合伙人。更多信息可以扫码关注。
